從2019探礦者年會看地質勘查轉型與發展趨向之二
來源:中國礦業報
初夏的北京在經歷一場狂風驟雨之后,上空碧波如洗。城市北面的山巒在陽光的映射下層巒聳翠,上出重霄。而在距離山脈數十公里的北京會議中心,正在上演著一場新時代礦業如何發展的思想與智慧的交鋒。
就在會議的前一天,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如果有的國家利用我們的稀土資源生產產品來遏制,甚至打壓中國的企業、中國的產業,那么會極大傷害中國人民的感情。對世界各方都是不利的?!庇纱艘詠?,稀土這種號稱現代工業“維生素”的礦產資源,再度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焦點,并再次彰顯了稀土這種礦產資源在保護國家利益方面的重要性。
會議開始前,與會者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議論著由美國主導的貿易戰,以及可能對礦產品市場所帶來的沖擊。記者從參會人員談論時從容的表情上看,貿易戰給地勘工作者帶來的影響可控,并應了一首老歌中的歌詞——“朋友來了有好酒,豺狼來嘍有獵槍”。
本次探礦者年會把握世界局勢,緊跟時代脈搏,以“繼承優良傳統,主動轉型升級,服務高質量發展”為宗旨,并就如何發揮好地勘行業的優勢,提升資源服務的保障能力,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新時代,新形勢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礦產資源需求,地質勘查工作發生著深刻變化,主要表現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要求我國的地勘工作為國家提供更加安全、穩定、可靠的能源、礦產、水和其他戰略資源安全保障,以支撐國家重大戰略的實施。這就要求地勘工作發揮更加精準、有效的基礎性、先行性作用。在生態文明建設和自然資源管理方面,要求地勘工作提供更高質量的成果產品與更加優質的服務?!闭搲_始時,中國礦業聯合會會長彭齊鳴在致辭中表示。
據了解,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資源領域有三個全球第一,既“資源的生產、資源的消費和資源的貿易”。由此可以看出,消費和貿易占主導地位,依照目前對礦產資源的需求,有專家預估這一現狀至2035年前將難以改變。
不僅如此,會上,國家自然基金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侯增謙在報告中同時表示,目前我國“兩多一高”的態勢,未來幾年依然難以改變。所謂的兩多是“礦產種類多和數量多”,一高主要是指資源“對外依存度高”。目前對外依存度達到60%的礦產品有11種。由此帶來的資源安全問題,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
就目前外部局勢來看,一些不確定的因素的確在不斷增加,并致使我國境外供應的風險持續加大。如近期發生的美伊關系持續惡化、美俄中導條約和敘利亞問題等等。
從內部環境來看,由于環境保護對礦產品投資帶來的壓力同樣不容小覷。有專家指出,過去我國開足馬力發展經濟,導致對能源礦產的需求劇增。這種粗放發展方式也給環境帶來了嚴重影響?!笆舜蟆币詠?,生態文明理念越來越多地被社會所重視。在新時代“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的背景下。我國礦業該如何發展,是地質勘查工作者認真思考的重要問題。
侯增謙院士認為,不僅在采礦領域,在找礦勘探方面我國的地勘工作也有著不小的壓力。隨著各地生態保護區的相繼劃定,地質工作者的找礦工作范圍在某種程度上被大大壓縮。
他同時認為,對于我國這樣一個崛起中的大國,必須要站在全球的高度,來充分思考資源安全問題。過去可以自力更生解決資源能源的需求,現在可以采用境內境外兩種市場的方式,充裕我國的能源礦產戰略儲備。在處于新時代的關鍵時期,我國必須參與全球的資源管理,提升我國資源安全體系的保障能力。
新形勢,新要求
侯院士建議,我國目前有必要對未來一段時間的礦產資源的需求做出一個預測。既2021至2035年,我國實現“兩個百年”目標,到底需要多少資源,以此做到“心中有數”,這是制定國家戰略和規劃的基礎。
對此,中國地質調查局全球資源戰略研究中心做了大量的工作,進行了量化的規律性的總結和量化的預測。從該預測方案中看出,在黑色金屬方面,我國對鋼和錳的需求,在未來15年內會有所減緩。但是鉻、鉭、釩、鈦將會持續攀升,并將在2025年達到高峰。
對于原鋁、銅、鉛鋅和鎳的需求也將會快速攀升,并在2021年至2028年達到高峰。另外,對于鉛、鋅的需求將會持續緩慢的上升。鈷、鉬、鎢、銑、銻等也會持續上升,并將在2020年到2030年達到高位。其中,鈷的需求將會呈快速上升的趨勢。貴金屬中的金、銀和鉑需求也會繼續快速的攀升,鉑的需求量會依然在高位徘徊。
另據預測,未來我國對于礦產資源的需求,將呈現由大宗礦產品向專業金屬礦產品演變的趨勢。尤其以“三稀”為代表的關鍵產品,如稀土、鋰、銻、鋯等將出現上升趨勢,其中金屬鋰的需求將會大幅度的快速攀升;稀土和鈹的需求仍將保持上升的勢頭。鋯的需求在2020年和2025年會達到高峰。但是對于鍶的需求會持續走低,鎵、銦、鈮、鉭的需求將呈快速上升趨勢。
由此從報告總結來看,未來5年~15年在我國中長期發展規劃的節點期間,礦產資源消費的總體仍將處于上升的態勢。盡管需求增速放緩,但總量依然需求大。與大宗礦產資源相比,關鍵礦產的需求將呈快速增長態勢。
侯院士表示,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未來需求龐大能源礦產作為支撐。在量的方面,可能是我國現有可采儲量的幾倍到十幾倍,國家發展必須考慮這些因素,如果只是一味的強調生態環境是不現實的。所以,我國從現在開始就要在勘查、開采、選冶等方面從科技上下功夫。這就需要我國新一代的地勘工作者,發揚老一代地質人的地質先驅以實業救國、科學報國優良光榮傳統,積極投身于科技找礦事業的精神。
新要求,新導向
如何未雨綢繆,為將來做好充足準備。有專家建議,我國亟待解決查明戰略性關鍵礦產資源潛力問題,加緊對戰略資源的儲備。這些仍然是確保我國資源安全的有效手段。
經濟學家谷樹忠在會上介紹:“在美國等一些發達國家,很早就有著完備的資源儲備體系。并且這些資源儲備體系仍在不斷的擴展中。另外,這些發達國家的專業機構對關鍵礦產的勘查和研究仍在不斷加強中。如美國地質調查局的研究方向,已經從其它研究領域轉移到了對關鍵金屬礦產的研究,所勘查的重點也已從傳統的礦產向關鍵礦產轉變。像美國這樣一個后工業時代國家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借鑒。面向未來應對挑戰,我們迫切需要建立新的資源體系?!?/span>
侯院士建議,由自然資源部牽頭,工信部、科技部、外交部、金融系統等多部門聯合制定中國的全球性戰略性礦產資源的安全戰略,研究出臺相關的政策。有效協調各方力量,發揮各方優勢,統籌好國內國外兩個大局,提升與我國資源保障實力和全球資源控制能力,實現資源的全球化配置。以此來確保我國新興產業和經濟社會的科學可行發展。
除了在國外尋求資源保障基地以外,國內資源的勘查與開發同樣不能松懈,更要利用好現有高精尖科學技術并實現成果轉化,以便提升國內礦產資源的保障水平。
“地質調查在新時代、新要求下依然發揮著主導作用?!睍?,中國地質調查局副總工程師兼總工室主任徐學義作了在新形勢下地質調查工作如何轉變為國家經濟增長提供源源不斷的礦產能源的報告。
他在報告中說,地質調查工作根據新時代社會發展需求,有了新的發展方向。同時,新需求也帶來了新挑戰。面對新挑戰,中國地質調查工作積極轉變,做好能源地質調查,保障能源資源安全,服務“兩個一百年”目標。
他表示,未來新的地質調查工作具體可以歸納為:
在能源礦產調查領域繼續加大投入。將清潔能源、油氣常規和非常規、地熱能、鈾礦等清潔型新能源作為主導方向,即 “四新”概念:“引領新區、新領域、新層系、新類型”,并以此實現新型能源和傳統能源礦產的重大突破。
在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方面,到2021年力爭礦產綜合利用率水平較“十二五”提高5~7個百分點。到2025年,礦產綜合利用率水平再提高5個百分點。
在重要金屬和非金屬領域,地質調查工作要積極研究發展戰略新興性金屬和非金屬礦產,另外還要加強像大宗緊缺性礦產的勘查。如鉀鹽、銅、金、鋅、錳、鎳等制約國民經濟的大宗礦產資源。
在境外地質調查方面,地質調查工作將支撐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產能合作,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國際合作,開展全球能源資源地質調查與國際合作,服務國家能源資源全球配置。
據了解,方式的轉變和技術的突破,將大大提高我國傳統能源和新能源的供給能力,對于環境生態保護和減少對國際能源市場的依賴具有重要意義。
不可否認,人類在未來的發展中,或許可以攻克種種技術障礙,獲得更加清潔、更多取之不竭的資源。但就目前來說,傳統能源依然是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
新時代,新挑戰,同樣也面臨著新機遇。展望未來,礦產資源這種“工業糧食”對于一個國家發展仍然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古人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感慨,今天縱觀國際風云,“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才是新時代天下大勢。
聯系電話:0571-87790833 手機號碼:13325712221 Email:wzchlawyer@sina.com 網址:www.zjmining.com
浙江礦業網 Copyright ? 2007-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轉載本站任何信息 浙ICP備:15046860號-1 技術支持:飛色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