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國礦業十大事件
來源:中國礦業報
1.兩辦印發《關于統籌推進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
2019年4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統籌推進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兑庖姟访鞔_,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體系,探索研究油氣探采合一權利制度,加強探礦權、采礦權授予與相關規劃的銜接。依據不同礦種、不同勘查階段地質工作規律,合理延長探礦權有效期及延續、保留期限。根據礦產資源儲量規模,分類設定采礦權有效期及延續期限。依法明確采礦權抵押權能,完善探礦權、采礦權與土地使用權、海域使用權銜接機制。強化自然資源整體保護,依法依規解決自然保護地內的探礦權、采礦權等合理退出問題。促進自然資源資產集約開發利用,全面推進礦業權競爭性出讓,調整與競爭性出讓相關的探礦權、采礦權審批方式。有序放開油氣勘查開采市場,完善競爭出讓方式和程序,制定實施更為嚴格的區塊退出管理辦法和更為便捷合理的區塊流轉管理辦法。推動自然生態空間系統修復和合理補償,建立健全依法建設占用各類自然生態空間和壓覆礦產的占用補償制度。
2.《礦產資源法》修改進程快馬加鞭
2019年 6月,自然資源部辦公廳印發《2019年立法工作計劃》。其中,《礦產資源法》(修訂草案)擬報國務院審查,旨在加強礦產資源管理,促進礦業高質量發展,保護生態環境,將結合礦產資源管理重大改革實踐予以修訂。12月,自然資源部就《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征求社會各界意見。礦法的修改,旨在規范礦產資源的保護、勘探、開發、礦業權、礦區生態修復、礦業監督管理和法律責任等礦業行為,維護礦產資源國家所有權和礦業權人合法權益,保障國家資源安全。
3.國家層面加快推進礦山生態修復
繼2019年4月自然資源部下發《關于開展長江經濟帶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工作的通知》對長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沿岸廢棄露天礦山生態環境破壞問題進行綜合整治之后,6月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下發《關于加快推進露天礦山綜合整治工作實施意見的函》(以下簡稱“實施意見”),要求全面摸底排查露天礦山情況,統籌落實露天礦山綜合整治各項工作任務,引導礦山以環境影響報告書及批復、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等要求,開展生態修復。9月,自然資源部發布新版《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定》,以落實地質災害恢復治理方案和土地復墾方案的合并,切實為礦山企業減輕負擔。12月,自然資源部印發《關于探索利用市場化方式推進礦山生態修復的意見》,明確激勵政策,吸引社會投入,推行市場化運作、科學化治理的模式,解決我國礦山生態修復歷史欠賬多、投入不足等問題。
4.我國首次發布全球礦業發展報告
2019年10月10日,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國際礦業研究中心成立,并發布了《全球礦業發展報告2019》。該報告是我國首次針對全球礦業發展態勢發布的報告,報告基于海量數據,從礦業市場、礦產資源供需格局、礦業公司發展、主要國家礦業政策動向、礦業科技發展等多個方面,全面分析了2018~2019年全球礦業發展態勢,并對未來行業格局作出初步預測。
5.我國首個石墨烯國家標準正式實施
我國首個石墨烯國家標準GB/T 30544.13-2018《納米科技術語 第13部分:石墨烯及相關二維材料》2019年11月正式實施。該標準屬于我國石墨烯領域首批國家標準計劃項目之一,其制定及發布為石墨烯的生產、應用、檢驗、流通、科研等領域,提供統一技術用語的基本依據,是開展石墨烯各種技術標準研究及制定工作的重要基礎及前提。該標準首次明確回答了石墨烯上下游相關產業共同關注的核心熱點問題,其內容不僅充分考慮了國內各界的意見和建議,同時也和國際標準保持了一致。
6.渤海灣發現1000億方大氣田
2019年初,自然資源部油氣儲量評審辦公室審定的渤海油田渤中19-6凝析氣田天然氣探明地質儲量超千億方。未來,京津冀地區天然氣供應再添新氣源。這個氣田的發現意義不一般。渤海油田地處京津冀腹地,是我國第二大原油生產基地。業界普遍觀點認為渤海灣是個典型的油型盆地,近50年的勘探發現儲量也都以石油為主,而天然氣偶有發現,也以中小型氣田為主。渤海油田“摔碎的盤子,又被踩了幾腳”的復雜構造讓本就容易逸散的“天然氣”無跡可尋,規模型天然氣藏勘探更是難上加難。
7.5G技術首次應用在無人礦山領域
2019年4月,洛陽鉬業與華為、躍薪智能宣布,通過與合作伙伴通力合作,首次將5G技術應用在無人礦山領域,對原有智能采礦設備進行基于5G網絡的升級改造,利用5G網絡的超高速率、超低時延的特性,徹底解決了礦山特殊復雜環境信號傳輸的技術瓶頸,實現了基于5G網絡的鉆、鏟、裝超遠程精準控制和純電動礦用卡車智能編隊運行。
8.我國首部資源稅法表決通過
2019年8月2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了資源稅法。新的資源稅法將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暫行條例》將同時廢止。按照落實稅收法定的要求,資源稅立法保持了現行的稅制方向和稅負水平總體不變的原則,對不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和改革的要求做了適當調整,將資源稅暫行條例上升到了現在的資源稅法。
9.國家十部門聯合發文推進機制砂石行業高質量發展
2019年11月初,工信部、國家發改委、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住建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應急部 、市場監管總局等十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推進機制砂石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強調要從統籌協調布局、拓展砂石來源、加強運輸保障等方面入手保障市場供應,從加快技術創新、嚴格質量管控、推進智能制造等方面發力,加快技術創新,提高質量水平,從推動聯合重組、促進產業集聚、推進融合發展等方面來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業融合,從發展綠色制造、提升安全水平、推進綜合整治等方面來推動綠色發展,提升本質安全。
10.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取得實質性突破
2019年12月底,自然資源部按照相關要求,對通過遴選的556家礦山(不含原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單位)進行了公示。556家礦山是在企業自評、第三方評估、省級推薦基礎上,經過實地抽查、材料審核而選出的。我國綠色礦山經過十余年的建設,已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資源綠色開發和產業綠色發展新模式,實現了由“注重資源開發”向“資源環境并重”、由“粗放浪費”向“集約高效”、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由“礦群關系緊張”向“和諧共建共享”四個轉變。
聯系電話:0571-87790833 手機號碼:13325712221 Email:wzchlawyer@sina.com 網址:www.zjmining.com
浙江礦業網 Copyright ? 2007-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轉載本站任何信息 浙ICP備:15046860號-1 技術支持:飛色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