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公園范圍區劃:至少應包括地質遺跡區、遺跡干擾區等三個空間圈層
來源:轉自公眾號“自然秦嶺”
地質公園是“自然公園”重要一支。設立地質公園的目的在于保護和展示。保護的目的是展示,展示就是利用、就是“為了民眾的福利與享受”,其中包括景觀欣賞、科普教育、科學研究等。
地質公園范圍區劃,是公園審批及其總體規劃的基礎性工作,事關地質遺跡保護的未來,萬不可輕而操之,更不能游筆走線,信手一劃。地質公園范圍至少應當包括地質遺跡區、地質遺跡的干擾區、保護管理設施措施布置區等。這三個空間唇齒相依,休戚與共,表里成運,合為一命。僅僅將地質遺跡一圈了之,作為公園范圍委實有些欠妥,明顯不合情理。
——以榆林龍舟丹霞地質公園為例
擬建的榆林靖邊龍舟丹霞地質公園,位于陜西北部,紅巖乍現,峽谷天成,重層萬疊,波浪旋起自卷舒,可與美國亞利桑那帕利亞峽谷丹霞地貌比肩,能與約旦佩特拉丹霞地貌爭顏,遠遠超出澳大利亞的紅層和砂巖地貌的科學價值與美學價值,是一處具有世界地質公園品質的地質遺跡。申報地質公園,可謂條件兼備,無可爭議。
經勘察測繪、現場取樣、分析對比、專家珍判、討論研究,會議商榷,對其地學背景、存在意義、資源等級、保護價值等問題,一應通徹,且論據鑿鑿,款款郎爽明了。但論及公園范圍區劃,各路意見卻大相徑庭。
一、龍舟丹霞形成的地質背景
古生代震旦紀(6億多年前)今陜北是一片汪洋。距今5-4.4億年的奧陶紀,這里隆起為陸,穩定1億年左右。距今3.5億年前的石炭紀,又發生海浸。到2.25-1.8億年前的中生代三疊紀,鄂爾多斯地殼再次上升,海水退去,進入陸盆發育期。
中侏羅世(距今1.75-1.61億年),燕山運動使華北盆地四周隆起成陸,中間低拗不斷接受著沉積。公園地區為湖相沉積。
早白堊世(距今1.45-0.99億年),西太平洋板塊向中國東部大陸俯沖,加劇了華北高地不斷擴大,華北盆地不斷向西收縮成為鄂爾多斯盆地,并繼續接受沉積。這時古秦嶺隆起,古祁連山、古陰山隆起。中國陸地呈“東高西低”之勢。公園所在地仍為陸相沉積。
印度板塊匆匆北移,距今約6000萬年前與歐亞板塊全線吻懟,今天的青藏高原開始出現海退。印度板塊繼續加力俯沖,青藏高原隆升。距今2000萬年左右,中國大陸地形發生重大改變,持續2億年左右的東升西降發生反轉,西部地區開始剝蝕,東部地區發生沉降,接受沉積。鄂爾多斯高地復轉為拗地,接受沉積。
榆林靖邊龍洲丹霞地貌,系早白堊紀的河湖相以及風成沙漠相沉積。那時這里干旱炎熱,暴風肆虐,飛沙走石,左盤右旋,將周邊山地風化的細石沙粒不斷搬運,填溝塞壑,匯擁堆積,形成茫無邊際的沙漠。靖邊-甘泉-宜君-旬邑-彬縣方圓數百公里,同系一體,沙層厚度達100-300多米。在高溫高濕條件下,鐵元素被氧化,使整個巖層呈現殷紅。由于喜馬拉雅造山運動,鄂爾多斯地臺內出現差異化升降。第四季黃土沉積其上,并引繼承性發育。經構造抬升、水土流失,河谷侵蝕,凍融風化,風力雕琢,重力崩塌等,塑造了今日壯觀的丹霞地貌。
二、場地現狀與景觀類型
公園地處白于山北坡,細溝淺壑,分匯總成,整個流域似樹圖案。平均海拔1250米。整個地質遺跡區為風成沙漠相沉積,發育大型,巨型交錯層理,產狀近于水平。丹霞地貌屬于幼年-青年發育期。大約1.87萬公頃的范圍,露頭基巖或片狀、或塊狀、或帶狀,色如渥丹,燦若明霞。遺存類型有峽谷、丹崖、方山、孤峰等,形式多樣,類型豐富。
峽谷可分為線谷、峽谷、巷谷、寬谷、斜谷、波浪谷等;波浪谷根據形式的不同,又可分為陀螺狀、金錢狀、絲帶狀、魚尾狀、油塔狀、波浪狀等。
峽谷最大切深60-100米。溝谷最長16千米,溝谷最大跨度500米,峽谷最小寬度不足1米。地質遺跡區有恐龍足跡化石9組。足跡連長6-3米不等。峽谷積水成淵,或窄或寬,或方或園,串珠般鑲嵌在黃土高原。游牧文化與農耕文化深度融合。鎮北臺矗立,明長城蜿蜒,統萬城猶在,與龍洲丹霞拱參。斜陽殘照,大漠孤煙,遼闊壯美,風光無限。
三、合理區劃的原則是什么?
設立地質公園的目的是為了保護、科學展示其壯闊的自然美景,并進行科普教育,實現全民共享,從而獲得一定經濟效益。保護是首要任務,若舍保護而重開發,開發全無,若重保護,且適度利用,則實現多贏。
保護性原則。設立公園的目的就是為了保護,其次才是展示利用,應當擺正二者的位置,處理好保護-利用的辯證關系。
完整性原則。對地質遺跡呈現區,以及地貌發育控制區,或稱遺跡控制干擾區等都應進行保護。僅狹于遺跡區保護是不夠的。
科學性原則。尊重峽谷型丹霞地貌的發展規律,突出重點,全面保護,系統保護。一切保護利用行動都應建立在科學技術的指導下。不臆想,不蠻干,不怯干。
實用性原則。從實際需要出發,實事求是,兼顧多元需求。保護的目的在于利用,在于服務人民,在于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不唯唯諾諾,不沽名釣譽,不貪大求洋,不脫離實際。
四、地質公園區劃方案
基于以上分析研究,地質公園范圍邊界為:
西以古長城為界(包括長城在內),南以蘆河-大理河分水嶺為界,東以小流域分水嶺為界,北至高速公路(不包含高速公路),范圍面積約1.87萬公頃。將本區域范圍出露的白堊紀地質遺跡作為核心保護區,實行嚴格保護。核心區外的區域為一般控制區。核心區面積約6500公頃,占公園總面積的35%,一般控制區面積約1.22萬公頃,占公園總面積的65%。
五、問題討論
1.地質公園范圍的確定以能夠有效保護構成地質公園的主要遺跡、重要人文景觀為首要原則。此觀點一定要認識到位,堅定不移,貫徹始終。否則,會導致偏廢。
2.白堊系地層在此露頭,是鄂爾多斯盆地內部差異升降的實證。巨大的交錯層、恐龍足跡化石、形態多樣的波浪,是當時地球環境的真實反映,科研價值極高,科學意義極大,科普教益彌深。保護范圍應堅持“能保盡?!痹瓌t。
a.不合理的保護范圍區劃;b.相對合理的保護范圍區劃
3.只將地質遺跡區實施保護,不包括周邊“沒用的空間”,省得給未來管理惹麻煩!此說有毒。這樣等于“裸抱孩子”,不利于“孩子”發育成長。地質遺跡區+干擾影響區+保護管理設施措施布置區等,尚為合理。
4.地質公園中間包括大面的農田和村莊,這樣是否合適?合適!農田、村莊均在一般控制區,農民正常的生產生活并不受限制。唯一受限制的是不能搞開發性建設,或者搞一些開發,但必須遵守規矩。假若龍洲鄉被剔除不包括在地質公園內,這里高樓大廈、各種奇形怪狀的建筑可能會如雨后春筍,完全破壞了公園的自然場景。到時候將不可收拾。
5.“整體挑選法”與“整體減除法”,結果是不一樣的。前者,即在體制里挑選“我要保護的”。后者,即在整體里減除“不需要保護的”,其結果截然不同。公園范圍區劃上寧要“減法”不要“挑法”。
注:地質公園建設,茲事體大,涉學廣深,微信文短義淺,瞽漏偏頗難免,敬請批評指正;“地質遺跡分布”等參考了陜西省礦產地質調查中心資料,誠表謝意!
聯系電話:0571-87790833 手機號碼:13325712221 Email:wzchlawyer@sina.com 網址:www.zjmining.com
浙江礦業網 Copyright ? 2007-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轉載本站任何信息 浙ICP備:15046860號-1 技術支持:飛色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