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部地質勘查管理司負責人談當前地勘行業管理問題
來源:中國自然資源報
1月17日,自然資源部官網發布《關于撤銷江西中創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施工甲級資質的決定》公告,因該公司申報材料造假,撤銷其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施工甲級資質。上述處理決定,納入地勘單位信用記錄。同日,自然資源部官網發布公告,注銷該公司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施工甲級資質證書。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是自然資源部對一家違規公司作出的處理決定。公告發出后,在地勘行業引起很大反響。
3月23日,自然資源部決定組織開展2020年全國地質災害防治資質單位“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工作,重點檢查資質條件匹配、地質災害防治活動合法合規、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質量、違約或被投訴舉報等情況。
這一系列舉措背后傳遞出哪些信號?近日,就上述熱點問題以及地質勘查行業管理問題,自然資源部地質勘查管理司(以下簡稱“地勘司”)負責人接受本報記者采訪,回應了行業關切。
嚴懲違法失信行為,營造更好的勘查環境
自然資源部在查明事實的基礎上,就江西中創公司地災防治資質材料申報造假一案,依法撤銷了造假者的甲級資質行政許可。部地勘司負責人介紹了該案的具體情況。該負責人表示,自然資源部一直關注、關心和支持地質勘查市場健康發展,對于任何擾亂地勘市場的違法違規行為,都要本著職責,依法予以制止和查處。去年下半年,自然資源部接到舉報線索,反映江西中創公司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甲級資質申報材料造假。自然資源部對此高度重視,組織專家組和江西省自然資源廳調查核實。最終查明,江西中創公司存在地災防治甲級資質申報材料技術人員造假、業績造假情況,表現為部分技術人員姓名與身份證不符、以他人公司業績冒充本公司業績。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2019修正)第六十九條“被許可人以欺騙等不正當手段取得行政許可的,應當予以撤銷”、第七十條“行政許可依法被撤銷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辦理有關行政許可的注銷手續”等相關規定,自然資源部作出了撤銷其甲級資質的行政處理決定,并按程序注銷其甲級資質證書。
部地勘司負責人強調,地質勘查資質審批取消以來,有人擔心地勘領域造假現象突出、工作質量下降。對實名舉報且有相應證據支持的,自然資源部將堅決予以打擊,切實營造誠實守信的地勘市場環境,保障地質勘查工作質量。
與時俱進創新能力,把握行業發展新機遇
談到自然資源部成立以后地質勘查行業管理面臨的新要求、新任務,以及如何看待當前地質勘查行業的形勢變化等問題時,部地勘司負責人指出,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地勘行業管理經歷了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化的歷史演變過程,逐步實現了由部門管理向行業管理轉變,并取得一定成效,積累了相關經驗。
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時代,在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社會主要矛盾轉化以及自然資源統一管理的大背景下,對地勘行業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現為三方面:一是生態文明建設對地質勘查工作的要求將更加嚴格;二是地質工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領域越來越寬廣;三是更加注重事中事后監管。國務院取消地質勘查資質審批之后,如何開展事中事后監管是地質勘查行政管理面臨的新課題。
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看到,我們的基本資源國情沒有改變,資源與環境約束趨緊總體態勢沒有改變,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支撐作用沒有改變。所以,地質工作的先行性、基礎性地位沒有改變。
我們更應當看到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及生態文明建設中蘊含的新發展機遇:一是新型城鎮化、工業化、農業現代化、重大工程建設對地質工作形成了巨大的需求;二是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要求我們提供優質的環境地質工作服務;三是扶貧攻堅和基礎設施建設為地勘單位融入和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新的天地;四是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對地質方法和手段的依賴越來越多。地勘單位要把握當前機遇,調整業務方向,不斷提升技術實力,要更多地依靠創新能力和良好信譽贏得市場。
以誠信體系為核心,強化政策服務保障
部地勘司負責人指出,江西中創公司地災防治資質問題被依法處理是一個個案。從個案的處理到整個行業的治理,更需要相應的法律法規、管理制度作為支撐。
談到自然資源部下一步在制度建設方面有哪些思路、將采取哪些新舉措時,部地勘司負責人指出,要正本清源,需要深刻領會黨中央、國務院“放管服”改革精神,不斷夯實地勘行業行政管理制度、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依法監管,逐步形成有效機制,建立公開公平誠信的勘查市場秩序。
部地勘司負責人指出,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持續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簡政放權、創新監管方式,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黨的十九大報告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報告都有明確體現。2017年9月22日,國務院決定取消地質勘查資質審批。2018年4月4日,《地質勘查資質管理條例》也相應廢止,原有的以審批為主的管理模式基本退出歷史舞臺。2019年7月16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的指導意見》提出,要推進地方信用信息平臺、行業信用信息系統互聯互通,暢通政企數據流通機制,形成全面覆蓋信用信息“一張網”,建設國家“互聯網+監管”模式。2019年9月12日,《國務院關于加強和規范事中事后監管的指導意見》明確了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市場化方向??梢钥闯?,這一系列舉措都是簡政放權、約束行政權力的不當干預,充分釋放市場主體的活力,但并不是沒有底線的自由。
自然資源部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上述系列文件精神。2019年6月和11月,在起草《地質勘查活動事中事后監督管理辦法》過程中,自然資源部官網兩次廣泛征求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和社會各界意見。
部地勘司負責人強調,對江西中創公司造假行為的堅決處理及開展地質災害防治資質單位“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都充分說明,自然資源部對地質勘查造假行為零容忍,將一如既往地堅決維護地勘行業公平競爭秩序。廣大地勘單位要通過創新管理,提升業務水平,釋放主體活力,遵守行業規范,積累信用,相信就能在更加開放的行業氛圍中不斷發展壯大。而那些心存僥幸、突破行業底線的行為,從長遠來看,隨著信用體系的建設和事中事后監管體系的完善,必將被淘汰出局。
部地勘司負責人指出,自然資源部將統籌地勘行業發展,通過行業戰略指引、事中事后監管、完善技術標準規范等措施,構建以誠信體系為核心的政策服務保障。一是根據國家及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契合生態文明建設、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等工作,研究編制行業發展中長期戰略,闡釋地質勘查行業形勢,引導地勘行業發展重點和方向。二是建立“全國地質勘查行業監管服務平臺”,嚴厲查處地質勘查活動違法違規行為,建立異常名錄和黑名單制度,完善地質勘查活動事中事后監管機制。三是根據經濟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定期修訂、制定地質勘查工作的技術標準、規范,完善地質勘查行業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
聯系電話:0571-87790833 手機號碼:13325712221 Email:wzchlawyer@sina.com 網址:www.zjmining.com
浙江礦業網 Copyright ? 2007-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轉載本站任何信息 浙ICP備:15046860號-1 技術支持:飛色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