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礦業報: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建設成果顯著
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建設成果顯著
發表時間:2021-08-18 來源:中國礦業報
2015~2018年,在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的悉心指導下,以及全國31個?。▍^、市)自然資源廳(局)、地質勘查局的大力支持下,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環境監測院與全國31個省級地質環境監測機構、231家參建單位共同努力,圓滿完成了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自然資源部門各項建設任務。
鄭州均衡試驗場
成果與進展
一是全面升級完善地下水監測網絡體系。首次構建了國家級地下水三維立體監測網,實現了對我國主要平原盆地及人類活動經濟發展區地下水水位和水質的有效監測,填補了我國區域性地下水專業監測網的空白。
二是研發的地下水信息應用服務系統,實現了國家與省級層面的地下水監測業務聯動工作模式。在地下水監測領域首次采用云技術、大數據、物聯網等先進技術,建成了一套集數據接收、管理、分析、科學計算與評價、成果共享和發布功能為一體的地下水監測信息應用系統。
三是建成現代化水文地質參數觀測平臺。改建完成了模擬西北干旱區和黃淮海平原水文地質條件的2座地下水均衡試驗場和1個海平面變化綜合監測站,為水文地質關鍵參數獲取、灌溉對地下水環境影響和資源評價等重要資源環境問題搭建了科學觀測平臺。
四是構建了完善的地下水監測技術標準體系。該體系在指導省級監測網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后續地下水資源、生態環保監測網建設提供技術儲備。
五是研發并應用了一批創新技術成果。包括基于北斗的自動化數據傳輸技術,承壓自流監測井井口保護設施,多含水層巢式分層監測井、淺層地下水連續多通道分層監測井和集束式分層監測井建設技術,適用于地下水監測井的特殊管材、止水材料、成井工藝等。
六是形成了系統完整的水文地質基礎資料。更新編制了全國16個重點監測區骨干水文地質剖面圖,建立了全國主要平原盆地區地下水監測的骨干剖面與骨干監測網,進一步計算、校核了滲透系數、導水系數等水文地質參數,提高了區域水文地質條件的認識,為地下水資源評價與水資源開發利用奠定了水文地質參數分區基礎。
應用與轉化
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自運行以來,每年獲取水位水溫自動監測數據近9000萬條。截至2020年底,僅自然資源部門的監測數據累積近3億條,獲取地下水質監測數據30507組,為自然資源部相關司局開展水資源調查監測、國土空間“雙評價”工作提供了有效支撐,為水文地質調查項目與地方研究性項目、有關科研機構、地方工程建設提供了數據與成果服務。根據獲取的各類數據,工作人員編制了全國地下水動態狀況分析報告,初步掌握全國主要平原盆地地下水位水質狀況。
秉承共同建設、數據共享的原則,工作人員與水利部門建立了水位、水溫數據實時共享和水質數據年度共享的長效數據共享機制,為水利部門開展全國地下水超采區治理評估等工作提供了翔實的數據;與生態環境部門擬定了數據共享框架協議,為生態環境部編制《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水十條”考核等提供了成果服務;通過地質云、微信公眾號等發布相關成果,逐步實現地下水監測數據的社會共享。
此外,工程建設過程中形成的技術標準體系在推進省、地市級監測網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帶動了北京、河南、山東、福建等7個省級地下水監測網建設,累計投入資金3.19億元。
聯系電話:0571-87790833 手機號碼:13325712221 Email:wzchlawyer@sina.com 網址:www.zjmining.com
浙江礦業網 Copyright ? 2007-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轉載本站任何信息 浙ICP備:15046860號-1 技術支持:飛色網絡